武漢海事職業學院2023年高職單招《語文》模擬試題
導讀:下文為大家帶來:武漢海事職業學院2023年高職單招《語文》模擬試題
第1題:下面對“使”的解釋,錯誤的一項是( )
A、會使轍交馳 使:讓。
B、而不在使者之目 使:出使。
C、使來者讀之 使:讓。
D、竟使遇哨 使:假使。
參考答案:A。試題解析:
選A:使者;譯文:適逢雙方使者的車輛往來頻繁
第2題:以下斷句,正確的一項是( )
A、宣和末/高麗入貢/使者所過/調夫治舟/騷然煩費/傅言/索民力以妨農功/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/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/奏貶蘄州安置/
B、宣和末/高麗入貢/使者所過/調夫治舟/騷然煩費/傅言/索民力以妨農功/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/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/貶蘄州安置/
C、宣和末/高麗入貢使者/所過調夫治舟/騷然煩費/傅言/索民力以妨農功/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/宰相謂其所論/同蘇軾奏/貶蘄州安置/
D、宣和末/高麗入貢使者/所過調夫治舟/騷然煩費/傅言/索民力以妨農功/而于中國無絲亳之益/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/奏貶蘄州安置/
參考答案:A。試題解析:
文言文斷句一是看句意,一是分析動詞和附近名詞的關系。從句意上看, 這句話的意思是:宣和末期,高麗入宋朝進貢,使者所過的地方,調發民夫修整船只,引起騷動且用度頗多,孫傅說:“濫用民力妨礙農事,而且對于中原之國來說又沒有絲毫的好處。”宰相認為他的言論與蘇軾相同,上奏降貶孫傅把他安置在蘄州。從動詞和名詞的關系來看,動詞“貢、過、謂”的發出者分別是“高麗、使者、宰相”,所以以上動詞應該緊跟著發出動作的主語,中間不可斷開,故可以排除C、D。而選項A、B的不同只在于動詞“奏”的主語是誰,很明顯,“奏”不是孫傅自己發出的,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蘇軾發出的,而是宰相發出的動作,故“奏”不應緊跟名詞“蘇軾”,所以排除B,正確答案是A
第3題: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,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( )
西湖,是我國江南劉玉用錢塘江水沖泡出的驛站清透碧綠的茶湯。 。
。 。 。 。 。楊柳下面長滿青青的芳草,夏也蔥蔥,冬也蔥蔥,匆匆地抹去了江湖上、武林中那一撥又一撥各類人物的足跡,只留下些殘存的景觀與建筑伴著司機輪開的鮮花工人們留念、遐想。
①日光里,游客乘著葉葉扁舟行于池上,宛若漂浮在盞中的片片龍井扁芽
②盞面煙波滿目,云海沉沉,池水渺渺,蘇堤、白堤徑自橫
③盞袤九百六十丈,盞廣八百四十丈,盞深六百八十丈
④茶盞周邊布滿了依依楊柳,春也飄飄,秋也飄飄,頑皮地輕拂著你我的面頰,那你我的發梢
⑤晨啟霧騰,斜陽殘照
⑥明月夜,游人歸去,水波靜斂,茶盞亦如當初,被安穩地放置在杭州這一巨大茶盞的西南地帶,天目山脈旁
A、③①⑤⑥②④
B、⑤⑥②①④③
C、⑤③②①⑥④
D、③②⑤①⑥④
參考答案:D。試題解析:
本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,本體是西湖,喻體是“一盞茶湯”。最后一空下文是“楊柳”,承接的應該是④,故排除B項;茶盞的“袤”、“廣”、“深”是總寫,應放在前面,故排除C項;寫湖面景象按時間順序,⑤是總寫,①⑥是分寫,先總后分,按句意排序應為⑤①⑥,故排除A項,選D。
第4題: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句子,排列順序恰當的一組是?( ?)
《春水晴巒》是一幅山水畫: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,________。畫家筆下的朦朧意境,映照出實實在在的心情文章。
①山坡上舒展著綠色苔草
②山脊在平遠中突兀矗立
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點點?
④石間水口涌動著汩汩清泉???
A、①④②③
B、④③②①
C、③①②④
D、②①④③
參考答案:A。試題解析:
“山水畫”及冒號提示:先寫山,后寫水。故③應在①②之后。從“朦朧意境”和?“在平遠中”分析,應是先清晰后朦朧、先近后遠的順序。
第5題:下面沒有說明事物特征的句子是( )
A、針鼴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,長300-450毫米,寬不到70毫米,雄的略大一些。
B、我有飛得快、爬得高、打得準的絕技,具有強大的威懾力量。
C、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,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: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,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。
D、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我的本領也在不斷提高。
參考答案:D。試題解析:
A:描寫除了針鼴的長度及寬度等特征;B:“飛得快”、“爬得高”、“打得準”是特征描寫;C:“一幅完美的圖畫”描寫蘇州園林的特征;